安徽援疆:民族团结进步的援疆实践 昆仑山下江淮情
| 招商动态 |2016-06-17
【内容摘要】安徽“十二五”安排1170万元帮助皮山县在昆仑山里游牧的牧民定居房建设、赠送太阳能发电设备等野外生活设施。已在镇上定居的萨吾冬·比来克也是这一民生工程的受益者,萨吾冬利用他家靠近新藏公路的房子开了一家饭店,接待来往的客人。
照耀塔克拉玛干的阳光不会遗忘任何一个角落,给每个人以光明、温暖和力量。
2010年8月,安徽参与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,携手皮山县各族人民同步奔小康,坚持把工作往实处做,往深处做,往各族群众心坎上做,服务和田、深耕皮山,坚定不移抓产业,坚定不移抓教育,坚定不移抓民生,坚定不移促团结,全力打造援疆民族团结工程,皮山县各族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安徽的温暖。
仰望五星红旗高高飘扬
每周一当太阳从东方升起,在皮山县安徽工业园,和田尚亿服饰公司英姿飒爽的女子国旗班,迎着朝阳,将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。
能够进入尚亿公司工作,是艾比拜·托合提玉苏普以及许多皮山年轻人的希望,能够在千名员工中被选进国旗班,更是感到骄傲与自豪。
来自皮山县木吉镇阿萨尔村的艾比拜,在县职业高中服装专业学习了3年,实习的岗位就在尚亿公司。2014年以来,她勤学苦练,从一名实习工成长为厂里质量组的负责人。艾比拜说:“只要你怀揣梦想,感恩共产党、感恩祖国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!”
在皮山县,最醒目的标牌就是皮山安徽工业园。2014年9月,安徽客商投资的和田尚亿服饰公司在园区建成投产,是皮山最现代化的企业。在园区,最标志性的建筑是安徽援建的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,成为招商引资的“香饽饽”。
唯有发展产业,才能让更多当地群众获得就业机会,工作在工厂,居住在城镇,增加收入,改善生活。安徽坚持就业第一,推进产业援疆,选派专业干部人才帮助加强园区建设与管理,打造好产业发展的载体,帮助开展招商推介活动、农产品促销活动,促进了皮山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。
尚亿公司是一家新型现代化工业企业,就近就地招工上千人,其中95%以上是年轻人,80%以上是女性,维吾尔族、汉族、柯尔克孜族、塔吉克族等多民族员工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劳动生活。
尚亿公司以现代文化为引领,培训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员工队伍,配套建设多种文娱设施,开展积极健康文体活动,成立女子国旗班,每周都举行升国旗仪式。
双语教育架起沟通桥梁
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教室,映照着小朋友们的脸庞。
皮山县三峡幼儿园一班的50多个小朋友,在老师阿丽努尔·麦提尼亚孜带领下,跟着一台录音机模样的教具播放的普通话《国旗歌》,拍着小手,晃着小脑袋,欢快地朗诵着:“国旗国旗我爱你,国旗国旗红红的,五颗星星黄黄的,升上天空高高的,我们心中甜甜的……”
眼前这个会说话的教具,是由安徽投入750万元援疆资金,为皮山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配备的安徽科大讯飞畅言语音教学设备,共2712套。
安徽采取选派教师赴安徽培训、在皮山就地开办培训班的办法,为皮山培训双语教师1450人次。同时,开展“安徽援疆杯”双语教学竞赛、青少年双语口语比赛、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200余场次,激励双语教育优秀的教师和集体800余个,效果良好。2015年,全县双语教育普及率达67%,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。
为了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、生活在学校、成长在学校,安徽发挥教育大省优势,坚持教育优先,把教育援疆作为“千秋工程”打造。“十二五”突出双语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,投入教育类援建资金3.38亿元,占援建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一,重点实施皮山职业高中建设、普通高中建设、双语教育基础能力建设、科大讯飞畅言语音教学设备配置、建立双语教育激励机制、设立贫困生资助基金等项目,帮助改善皮山县办学条件,提高办学水平。
这几年,皮山职业高中校长买买提江·艾合麦提见证了安徽援建皮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全过程:戈壁荒滩上陆续建起的教学楼、不断充实的教学设备以及相继开办的服装、汽修等优势专业。总投资1.85亿元的皮山职高成为安徽援建皮山最大的单项“交钥匙”工程。
与职业高中比邻的是安徽补助4200万元建设的皮山县普通高中。2015年,职业高中招生1515人,普通高中招生1536人,皮山县高中阶段在校生7522人,比2010年增加5800人。
随着皮山学生在和田地区以至自治区双语比赛、机器人比赛等竞赛中获奖,以及考入内高班和高等院校人数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不断,安徽援疆教师心中充满喜悦和成就感。安徽援疆干部、县教育局副局长余微说:“我很自豪安徽教师的辛勤耕耘,为提高皮山教育质量作出的积极贡献。”
昆仑深处光明行
喀喇昆仑山里的冬天很长,夜里又是一场雪。
5月2日上午,雪后放晴,阳光灿烂。安徽援疆干部人才来到离皮山县赛图拉镇百十公里远的吐尔逊·居西的游牧点,看看由安徽援赠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在他家的使用情况。开关线一拽,灯亮了,地窝式的屋子里一片光明。
安徽“十二五”安排1170万元帮助皮山县在昆仑山里游牧的牧民定居房建设、赠送太阳能发电设备等野外生活设施。
已在镇上定居的萨吾冬·比来克也是这一民生工程的受益者,萨吾冬利用他家靠近新藏公路的房子开了一家饭店,接待来往的客人。
赛图拉镇只有117户310多柯尔克孜族游牧民。雪山映衬着安徽援建的镇政府三层红色办公楼,不远处,就是新建的游牧民定居小区。
民生连着民心,多做雪中送炭、雨中送伞的事,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,就能赢得人心、争取民心。安徽“十二五”援疆把80%以上援建资金用于城乡居民住房、城乡基础设施、就业、教育、卫生等民生事项建设,开展皮山县新城区道路管网设施、新城区水源水利设施、社会福利中心、公共卫生服务中心、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。
住上好房子、走上平坦路、喝上干净水,是各族群众的期盼。安徽把支持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作为重大民生项目实施,“十二五”安排2.9亿元,按每户补贴1万元标准,帮助皮山县2.8万多农户住进新房子,同时补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皮山“7·3”地震中,安居房成为群众“救命房”。
一大批住房、水、电、路等援疆民生项目的建成,对改变皮山城乡面貌,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,各族群众享受到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
灵魂的归宿
心灵的港湾和
是援疆干部精神的家园
这里
援疆干部之家
网址:http://rcb.xjkunlun.gov.cn/10000/
